煤礦智能化如何發展?這份指導意見給出了方向
“煤炭是我國能源的基石,也是目前可以實現清潔高效利用的最經濟安全的能源。新時期如何實現煤炭高質量發展,一直是煤炭行業努力思考、探索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國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煤礦智能化是實現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已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為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3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應急部、國家煤礦安監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
王國法認為,全國首個針對煤礦智能化建設頂層意見的出臺,有助于統一煤炭企業對煤炭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是對煤炭工業發展重要的指導性文件,能更好推動煤礦智能化健康發展,實現新時期煤炭工業及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文丨本報記者 武曉娟)
三階段目標,明確發展方向
“2019年我們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向中辦和國辦提出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建議。在起草《指導意見》過程中,多部門多次組織煤炭企業、科研院校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共同探討核心內容,凝聚行業共識。”王國法告訴記者。
事實上,近年來為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相關部門已做了一系列部署。以國家煤礦安監局為例,2015年開始抓“四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5月在黃陵召開全國煤礦自動化開采技術現場會;2018年7月在山西潞安集團召開“全國煤礦安全基礎建設推進大會”;2019年1月,發布《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同年8月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專門設立了煤礦機器人專題論壇……
王國法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支持煤炭工業發展綜合機械化以來,煤炭工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而智能化是新時期煤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如何制定好煤礦智能化發展規劃,是困惑很多煤礦企業的一個問題,《指導意見》明確了煤礦智能化發展的三個分階段目標,為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1年將建成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建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
對此,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應急管理專業工作委員會委員陳紅指出:“煤炭資源的地質賦存條件,決定了不同煤企智能化起跑線和未來發展空間的不同。到2025年‘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這是比較有挑戰性的目標。”
她進一步分析指出,這些煤礦通常地質條件復雜、用工較多、環境性限制因素多,全過程、全時態的智能化場景必然受限。“傳統災害嚴重煤礦在智能化進程方面會同時面臨生產安全和經濟負擔的雙重制約,需要國家加大政策扶持,否則智能化效果可能差強人意。”
十項任務,強調頂層設計和短板攻關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謀劃煤礦智能化建設”等任務。“這十項任務,內容非常豐富,是在總結我國煤礦智能化研究和實踐成果基礎上,針對目前煤炭工業發展的基本現實和發展要求,以及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提出來的。”王國法告訴記者。
他強調:“加強煤礦智能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在智能化發展中非常重要。過去一些煤礦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沒有統籌、綜合的規劃設計,造成多系統互相不兼容,形成信息壁壘和信息煙囪,發揮不了應有效果。”
記者了解到,煤礦智能裝備是煤礦智能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條件,也是技術發展、技術攻關一個重要方向。盡管我國在智能化綜采裝備等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但煤礦機器人的一些共性關鍵技術,特別是在能獨立作業的特殊煤礦機器人等方面,還存在很多技術瓶頸。
對此,王國法表示,《指導意見》提出加強煤礦智能化技術裝備研發,特別是短板技術的攻關要求和具體任務,也為“十四五”和今后時期相關科技創新、科技攻關做出規劃。
“煤礦智能化既是一項技術性工程,更是一項重大的管理創新工程。”陳紅強調,煤礦智能化在可能帶來生產運營系統互聯與集控技術水平提升換代的同時,對長期以來由煤礦開采帶來的自然環境退化及從業者安全健康損害問題,并不會自然給出解決方案。另外,她指出要關注并審慎處理通過智能化釋放的勞動力,以免引發新問題。
“技術進步的終極目標應是服務于人的健康和社會進步,而不僅僅是經濟性指標的狂歡,這就對決策者和煤礦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需形成與之匹配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煤礦真正實現智能化發展,需要首先實現管理理念的現代化,進而推動管理模式現代化。”
多項保障措施,堅持企業為主體
為實現目標任務,《指導意見》提出“強化法律法規保障,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化發展長效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核心技術可控能力;凝聚各方共識,促進智能化跨界合作;凝聚各方共識,促進智能化跨界合作”等保障措切實施,促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
“這些保障措施、政策支持,對鼓勵企業發展煤礦智能化具有重要意義。”王國法介紹,去年以來,山東、貴州、山西、陜西等產煤大省已制定相關規劃、意見,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
有煤炭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有“是否會像當年推進救生艙、避難硐室那樣走彎路”的困惑。對此,多位專家指出,智能化與救生艙、避難硐室有本質區別,煤礦智能化與世界科技發展潮流和我國發展方向完全一致,是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必然要求,發展煤礦智能化是煤炭企業的必由之路,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但陳紅也指出:“以環境和健康破壞換取的發展之路會越走越窄,智能化背景下,煤炭行業更應大力推進煤炭資源能源化利用向原材料化利用轉變,真正實現煤炭利用技術的階躍性革命。”
另外,也有企業擔心過于智能化會增加生產成本,很多問題也不一定能及時解決。盡管如此,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建利依然認為發展煤礦智能化很有必要:“煤礦是艱苦行業,很多煤礦面臨招工難的問題,不智能化換人,未來如何發展?另外,‘上天入地’都是國家重大戰略,探索地球深部是未來科技需要,從整個科技鏈而言,意義重大。”
同時,《指導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堅持企業主體,并要求政府加強規劃引導,營造煤礦智能化發展的良好環境。
記者還從相關部門獲悉,為實現發展目標,下一步將制定詳細措施和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指導意見》落地。
上一頁
上一頁
相關新聞